九月初某個上班的早上,傳了一張照片給老婆。那個抬頭,讓賢內助著實嚇了一大跳。是一份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寄給我的公文。

IMG20170923093610.jpg

我們都忘了。七月快結束的某個中午,我們在公車上撿到一只皮夾。

天下掉下來的學習機會

在公車上撿到一個皮夾,到教孩子理解「拾金不昧」,對5歲的孩子是不是太掉tone呢?但藉由這個咖啡色的小皮夾學習「替別人著想」,倒是一樁便宜美事。

IMG20170724144821.jpg

上了公車坐定位後,孩子父母習慣順手把安全帶扣好,即便當下忘了,相互提醒後也不會嫌麻煩。(教學請見:讓小小孩心甘情願坐車繫安全帶的教學遊戲

『這是什麼?』傑克拔發現座位和車窗間的縫隙,有個不屬於那個位置的物品,拿起來一看『怎麼有個皮夾?』

『咦?真的耶!』旁邊的老婆和面對面而坐的兩女兒,三雙眼睛睜得跟銅鈴一樣大,表情好像看到傑克拔在變魔術,拿出了個什麼有趣的玩意兒。

IMG20170724145611.jpg

兩個孩子嚷著想看看裡頭有什麼,都想搶在手裡好好探索(還是玩賞?),雀躍的表情好似收到耶誕禮物一般。

「唉~看樣子是不懂搞丟皮夾的人的心情」苦笑看著兩個小妮子已經私定誰先誰後,理所當然等著我把皮夾遞給她們。

『嘿!妳們!暫停』,斷然切掉這兩傢伙的興致先。『這不是玩具,更不是禮物。這是有個人。他掉了皮包。』跟很急的孩子講話,就是得這麼斷句,如此緩慢。

正當打算跟她們講"拾金不昧"的道理時,我嚴重卡詞了。凡是機會教育,事事比擬借喻,這明明是我最不喜歡的套路,但我還有其他招式嗎?

IMG20170724145444.jpg

 

挑戰非典型同理心教學

『我們猜猜看,這皮包的主人長什麼樣子?』老婆巧妙的轉場,拉開一場新的幕簾。有人認真有人搞笑胡亂猜了一陣,剛剛的凝結氣氛如一縷輕煙飄散無蹤。

傑克拔打開皮包翻看裡面的內容,Sally馬上制止我:『這是別人的東西耶,不可以亂看!』

我想做得事情被打斷了,有點愣住:『嗯...妳說得很對。不是自己的東西,的確不應該看,但把拔想看看裡頭有沒有皮包主人的聯絡方式,直接聯絡到他』看來5歲5個月的Sally能理解我的解釋。

IMG20170724145514.jpg

大人打算繼續試試看她們能感受多少。

『妳們覺得,這個皮包的主人發現皮包了沒?』一個說不知道,另一個先說沒有,然後馬上改成不知道。我問了爛問題嗎?

好,換個方式:『什麼時候才會發現皮包掉了呢?』回答"不知道"是最省事的方式,大人示範一下也能幫她們多想像:『我猜吃飯時,就會發現皮包不見了。』果然,氣氛回溫,孩子也捧場,反應熱烈多了。

我沒辦法衡量她們接收多少,同理心也沒有速成班,就站在第一人稱的立場多些想像,其實也可以很棒。

IMG20170724221018-1.jpg

下了公車,走進警局。領了一張拾得物品三聯單。走進到走出的這15分鐘,對全家人都新鮮。

 

一個月後,收到這封信,忙不迭地將消息分享給家人。一個個字念給她們聽,回顧那天所發生的事情,用她們聽得懂的方式翻譯公文,更要努力拉回主題。

received_10209872489318193.jpeg

孩子。拾金不昧到底有什麼?我認為,如果能夠多替別人著想而且付諸行動,對方也會心滿意足一整天。

那我們呢?『我覺得自己很不錯』爸爸這樣覺得,妳呢?

 

arrow
arrow

    baby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